濕氣,中醫,代謝,水腫

常聽見冬天潮濕水氣多,沒想到就連身體也會濕氣重。
除了台灣是海島型國家,環境水氣豐沛外,加上現代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,容易形成內外夾攻、體內濕氣重的情況
 

(一)濕氣是什麼?

濕氣來源可以分成兩種,一種是因環境形成的外濕,另一種是由臟腑功能不佳造成的內濕。

台灣冬天有東北季風、夏天有西南氣流及對流雲系,是一年四季都會下雨的海島型氣候。環境濕度高的情況下,這些水氣會隨著人體的口鼻、皮膚滲入身體,進而加重體內的濕氣;另外,如果身體的脾、腎臟功能受損、運行不佳的話,就無法代謝體內多餘的水份。

從環境不斷地接受水氣、身體內部又無法運化代謝的情況下,身體濕氣自然會日漸加重。
 

(二)身體濕氣太重症狀有哪些?

解釋完濕氣是什麼之後,接下來就教大家如何觀察體內濕氣重不重:

❶全身昏沉 提不起勁
❷易胖體質 喝水也會胖
❸小腿腫脹 下半身浮腫
❹口水痰多 舌苔厚
❺消化不佳 吃少腹脹感
❻大便質地黏膩 沾馬桶

濕氣為陰邪,累積過量除了會讓經絡不通暢外,同時也會影響脾臟功能,造成水濕停聚的惡性循環。昏沈易胖、小腿腫脹和口水痰多都屬於「濕性重濁」,如前面提到的經絡不暢通,濕氣重使四肢沉重,嚴重時甚至會加重肌肉的痠痛感。

對於上了年紀的長者則容易出現風濕、關節不適等症狀;同時,濕邪淤積也會釀化出混濁不清的髒東西,像是痰多、舌苔厚等。

後面兩項則是「濕性黏滯」的症狀。濕氣除了會削弱了脾臟的利水功能、影響消化外,後面兩字的黏滯指的是黏膩,濕氣會使人的穢物、排泄物呈現黏膩狀,進而降低了消化道正常機能。
 

(三)身體濕氣重原因?

然而會讓體內濕氣重的原因多半是因為生活習慣,一起來檢視一下自己有什麼NG生活習慣吧!

❶飲食高油高糖
❷常吃助濕食物
❸水喝太少(溫水幫助代謝)
❹久坐不動(代謝下降、水氣難排)
❺睡眠不足(氣虛、影響臟腑功能)
❻環境潮濕不通風

■常吃鹽酥雞、炸雞雞排這類高油脂食物的人要當心!
因為腸胃消化脂肪的速度較慢,吃太多容易造成胃的負擔。而糖份則是「甘入脾」,精緻糖吃多了、會加重脾臟的負荷;此外,平時喜歡吃寒涼食物,如各類瓜果、生食,或下班喜歡喝杯啤酒解悶的人,建議留心份量的控制,避免損害脾陽,出現睏倦、大便濕黏的情況。

水喝太少、久坐不動也會影響水分的代謝
大多數人以為濕氣重就等於水喝太多,這其實是不正確的認知,充足潔淨的飲水對代謝有相當大的幫助!因為水會挾帶體內的髒東西、隨著尿液排出體外。所以每日喝滿足夠的水分,也是維持代謝十分重要的一環;而多走路、多運動會促進五臟六腑的相互運化,使體內器官的協調運作,維持代謝正常。

■保持良好睡眠品質
人在睡覺時也是五臟六腑休息、排毒的時機。如果缺乏充足的睡眠,將會影響各器官和氣的運行、造成氣虛。所以,長期的睡眠不足也會加重體內濕氣。

如果沒有前面幾項原因、體內濕氣依舊重的話,建議可以從環境濕氣做改善。

就像我們一開始提到的,台灣為海島型氣候、濕氣水分多,一到冬天更濕陰雨綿綿。如果發現衣服曬了很多天都沒乾、櫥櫃裡的衣物出現發霉斑點,就表示空氣濕度太大啦!天氣晴朗時打開窗戶保持通風、適時打開除濕機,也是有效降低體內濕氣的方法。

因為氣候的影響,身體濕氣重是台灣人普遍出現的情況。在蘊藏豐沛水氣的環境下,做好體內水循環、維持及促進代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避免的重要功課。要如何維持體內的乾濕平衡、達到澎潤又不陰濕的體質。

接下來,就讓我們在下篇章節中好好討論去濕方法吧!

 

| 延伸閱讀

簡單五招去濕方法!排濕茶飲、運動、穴位一次到位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參考資料:

醫砭 | 中醫病因病機學_濕
ELLE |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體內濕氣重?
溼氣重一身病!10個習慣加重體內濕氣
侵入身體、偷走健康的賊 濕氣是怎麼來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