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養生茶任選 4 件 95 折,10 件 9 折→
官網滿 $1200 超取免運 / 滿 $3000 宅配免運
春風送暖,萬物復甦。在這個生機盎然的季節,如何調整身心,預防疾病,提升健康水平,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。本文將從中醫養生智慧出發,結合現代生活方式,為您提供一份實用的春季養生指南,幫助您在春天裡綻放健康活力。
春季(約農曆正月至三月,國曆2月至4月)是自然界由寒轉暖、冬季寒冷的氣息逐漸減退、溫暖的能量逐漸增強的時節。台灣的春季氣溫回升但尚不穩定,天氣多變,常見忽冷忽熱、風力較大的特點。
根據中央氣象署1991年至2020年的資料,台灣北中南春季氣溫差異明顯,這種氣候特性對身體調節機能提出更高要求。
人體在春季會出現一系列生理變化:
春季的氣候回暖,但有時又會突然降溫或降雨,這樣的變化容易使人體免疫力波動,特別容易引發感冒、過敏等問題。中醫認為,春季是肝氣最旺盛的時候,肝臟健康需要特別關注。肝氣疏泄有助於促進體內氣血的流通,但如果肝氣不暢,可能會引起情緒波動、頭痛、易怒等症狀。
同時,春季是肝臟排毒功能最活躍的時期,此時適當養肝尤為重要。
春季萬物復甦,花粉(如台北陽明山櫻花、油桐花)和塵蟎等過敏原增多。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數據,春季過敏性鼻炎發病率較冬季高出約30%,過敏性皮膚病的案例增加約20%。特別是在北部多雨潮濕的氣候中,過敏症狀更為明顯。
台灣春季氣溫忽高忽低,病毒活躍。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流行病學調查,3-4月份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僅次於冬季高峰期。台灣氣候潮濕,特別是基隆、宜蘭等地區,春季濕度較高,呼吸道保健尤為重要。
春季情緒容易波動,容易出現焦躁、易怒等情緒。這是由於肝氣的影響,應該多加注意。春季養生不僅是調理身體,還需要注意情緒的調節,保持心情愉快。
中醫典籍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春三月,此為發陳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。」意味著春季應配合春天萬物復甦的自然節奏,注重舒展身心,保持心情愉快。
根據專家建議,春季養生核心原則是「順應自然生機,避免過度壓抑」,應特別注重以下方面:
春季養生飲食應遵循「清淡均衡,少酸辣增甘」的原則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年的春季飲食指南,建議:
1. 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入,提高免疫力
2. 保證充足水分攝入,促進新陳代謝
3. 控制高油高鹽食物,預防血壓波動
4. 增加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
配方:台灣小紅棗5顆,苗栗杭菊5g,蜂蜜適量
功效:舒緩眼睛疲勞,緩解春季眼睛乾澀
沖泡方法:90-95℃熱水沖泡,5分鐘後加入蜂蜜調味
2. 薄荷綠茶
配方:綠茶3g,鮮薄荷葉5片,冰糖適量
功效:舒緩心情,清爽頭腦,適合春季情緒波動較大的人
沖泡方法:80℃熱水沖泡,悶3分鐘即可
春季作息應「早睡早起、適度活動」:
1. 台灣各地賞花健行
2. 太極與瑜伽
3. 五禽戲
運動注意事項:
1. 太陽穴按摩:雙手拇指在太陽穴處輕輕打圈按摩,每次1-2分鐘
2. 腿部按摩:從腳大拇指內側沿腿內側向上按摩至大腿根部,每側3-5遍
3. 腳底按摩:每晚睡前按摩腳底心凹陷處1-2分鐘
1. 頸肩放鬆:使用按摩工具,從頸部向肩部方向輕輕按摩,每側6-8次
2. 背部按摩:沿背部兩側順脊柱方向向下按摩,每側8-10次
3. 注意事項:按摩後避免立即洗冷水澡,保持按摩部位溫暖,多喝溫水
使用方法:3-5滴加入擴香儀,適合辦公室或臥室使用
使用時間:情緒波動時或睡前30分鐘
使用方法:2-3滴加入浴缸或洗澡水中,也可以滴於枕頭
使用時間:夜間睡前
使用方法:2-3滴加入溫熱水中吸入蒸氣
使用時間:空氣乾燥時或花粉高發季節
台灣春季養生常見問題解答
A1:台灣春季氣溫升高,血管擴張,血液流向體表增多,腦部供血相對減少;同時春季新陳代謝加快,能量消耗增大,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春季疲勞感。台灣高溫多濕的特點更加劇了這種感覺。建議適當午休、保持充足水分及規律作息來緩解。
A2:建議預防方式:
A3:可從四方面調理:
春季養生,重在順應自然,保持平衡。通過合理調整飲食、作息、運動及情緒管理,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台灣春天的宜人氣候,為全年健康打下良好基礎。最好的養生不是刻意為之,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習慣。
1. 中央氣象署(2023)。台灣春季氣候變化報告。
2.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2023)。過敏與呼吸道疾病監測報告。
3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(2023)。春季膳食指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