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二十四節氣由來已久,最早是中國古代人民在耕作中,發現四季的交替,以及陽光、雨水、氣溫等因素的變化,這種種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。為了把握這些變化,於是將一年均分為二十四個時段。二十四節氣是依據陽曆(國曆)劃分的,因此節氣的日期大致固定。
關於節氣「立冬」,顧名思義,意味著冬天將要開始,這一年也將近終了。「立冬」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,從每年國曆的11月7日或8日開始到22日或23日結束。
「北風往復幾寒涼,疏木搖空半綠黃」,這是描寫立冬的詩句,表示此時節,朔風起,地始凍,水始冰,天氣一天天變冷,草木凋落,樹葉飄零,一地金黃。
立冬與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稱四立,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,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。在現在,人們在立冬之日,也要慶祝一下。
立冬,有秋收冬藏的含義,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,勞動了一年的人們,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,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。有句諺語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就是最好的比喻。
在中國北方,特別是北京、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。為什麼立冬吃餃子?
因為餃子是來源於「交子之時」的說法。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,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,故「交」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。
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,立冬之日,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。
而在中國南方,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。至於在台灣,立冬這一天是長輩們口中的補冬、冬令進補,習慣到中藥房抓十全、八珍、何首烏雞湯等藥膳,幫全家調養身體準備冬天的到來。
關於諺語,除了較為常聽到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之外,還有「入冬田頭空」、「立冬,青黃刈到空」,這是因為中南部二期稻作已經成熟,農夫們忙著收割稻作(稱收冬)。
還有俗諺:「立冬收成期,雞鳥卡會啼」,意指立冬時期正值收成季節,放飼的雞或野鳥有穀物可吃,常會生機勃勃的頻頻啼叫。
此外農諺也說:「入冬柑橘黃,工人滿山園」,這時節柑橘開始進入盛產期,農人忙著採摘結實纍纍的柑仔,分級包裝出售。這些諺語都有著濃厚的台灣農村氣息。
立冬之後,氣溫也會跟著降低,早晚溫差大,盡量避免以下四項禁忌:
◉忌過早外出
立冬天氣寒冷,一些長輩年紀大的人若太早出門,心血管收縮比較不舒服。古代俗話說「立冬一日,水冷三分」,因此立冬非常寒冷外出容易感冒生病,需早起者要多穿衣服。
◉忌吃冷飲冰品,也不要飲用太熱的水
因為立冬為極寒日,飲用熱水過熱容易身體磁忽陰忽陽,忽冷忽熱,易導致身體不適。
◉忌洗太久的熱水澡
立冬時空氣中陰氣極盛,當我們洗澡過久陽氣會下滑,室內溫度也會被大量陰氣所覆蓋,會導致皮膚乾,騷癢,嚴重會脫皮,最好快速洗完,一些孩童洗完容易打冷顫,不小心就會冷到產生筋骨較濕寒,容易骨頭酸痛。
◉忌激烈運動
立冬天氣較寒,過度跑步運動,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劇烈,老人也容易有心血管的疾病發生,因此立冬應避開過量運動。
民以食為天,飲食是華人文化重要的一環,而且自古以來就講究飲食要「著時」,也就是因應四季的運行。
以立冬為例。立冬是 24 節氣中的第 19 個節氣,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,通常在國曆 11 月 7 日或 11 月 8 日。民間習俗習慣在這一天進補,希望經過一年的辛勞,在這時得以恢復元氣。
中醫認為「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」,即提到在這個時節沒有好好調養身體、養精蓄銳,在來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。因此,「立冬」就該順應冬季「保陰潛陽」的原則,鞏固體內陽氣。
在民間習俗,立冬有所謂的「補冬」,也就是進行食補。因為人們認為冬季天氣寒冷,需要補充營養。諺語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就是最好的比喻。
一般來說,薑母鴨、羊肉爐是外食族購買的首選,若在家中,婆婆媽媽常會以十全大補湯與何首烏雞湯為居家進補湯品。
立冬進補,可以養精蓄銳,補充元氣。元氣足,神清氣爽,好運氣跟著到,不再無精打采,畏畏縮縮。
此外還有立冬還有宜吃甘蔗與生蔥的風俗:
◉吃甘蔗:古人有些擔心喝補氣湯與食物會上火,於是有人開始以吃甘蔗來替代進補,然而冬天也是一年最後節氣,選在立冬吃甘蔗,也意味著「倒吃甘蔗」的意思。
◉吃生蔥:立冬吃生蔥,古人立冬能吃蔥能讓身體散發體汗,使體的陰氣能歲著汗液排出,如此一來氣血循環就通了。
冬季也是補腎的最佳時候,腎虛的人可在「立冬」節氣補腎,但補腎前務必了解自己是「腎陽虛」,還是「腎陰不足」。
可由以下狀況簡單判別自己的類型:
◉腎陽氣虛:常見症狀為常感覺畏寒、腰膝酸冷、帶下稀多或夜尿多、月經不規則或量少。可多吃桂圓、黑芝麻、核桃、黑豆、羊肉等。
◉腎陰不足:如果有失眠盜汗,口乾咽燥,腰膝酸軟,月經過少或崩漏的現象。可多食用山藥、黑木耳、白木耳、蓮子、百合等。
立冬天氣寒冷,一些長輩年紀大的人若太早出門,心血管收縮比較不舒服。古代俗話說「立冬一日,水冷三分」, 因此立冬外出容易感冒生病,若需早起者,建議要多穿衣服。
因為天氣漸寒,低溫會讓腸胃功能失調,容易出現消化不良、腸胃發炎等,加上天冷就貪食火鍋、補品,已為能祛除寒氣,卻默默地攝取過多的高熱量、高脂肪的食物,反而更容易讓腸胃鬧脾氣。
如果體質陽氣偏盛、易便秘和上火發炎的人,注意更不要吃過多薑母鴨與羊肉爐,而應改吃「白蘿蔔燉牛肉」、「白蘿蔔羊肉湯」或「何首烏雞湯」等平補飲食較適合。面對美食佳餚,進補吃過頭,出現腸胃不適,出現腹脹、腹痛、腹重沉墜感,抑或是噁心,該怎麼辦?黃千瑞建議,可以用按摩穴位來改善症狀。
建議每次 3 到 5 分鐘,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。
◉合谷穴:在手掌橈第一掌骨之中點處。當拇指、食指兩指併合時,虎口部肌肉隆起最高處,往食指側按壓則有感。
◉內關穴:位於腕關節內側,腕橫紋上量三指寬 (2寸),兩筋之間。內關穴位可以處理胸滿脹痛、噁心嘔吐。
◉足三里穴:位於膝蓋外側向下 3 大約四指寬處。
立冬是冬季之始,根據民間習俗會進行食補,迎接寒冬,順道慰勞一整年的努力。
台灣補冬習慣吃麻油雞、十全大補湯等,此外坊間的薑母鴨、羊肉爐店在立冬日也往往高朋滿座。這些食補都屬於溫補性的料理,也都以健脾胃、養腎氣為主。
◉四神湯
四神湯中的茯苓、芡實、蓮子、山藥和薏仁等都是補氣健胃的食材,且湯品本身屬於「平補」料理,各式體質的人都適合食用,不用擔心燥熱上火。
◉十全雞湯
是立冬最經典的補湯。⼗全⼤補湯的「⼗」,是由補⾎的「四物湯」,與補氣的「四君⼦湯」組成氣⾎雙補的「⼋珍湯」,再加上溫陽暖脾的「⾁桂」,益氣固表的「黃耆」,才成了這⼀帖既補氣⼜補⾎,還可以溫陽禦寒的⼗全⼤補湯。
◉何首烏雞湯
「何首烏雞湯」因屬性平和,不挑體質全家都可以喝。使用的藥材為黨參、何首烏、杜仲、玉竹、桂枝、黃耆、黨參、當歸、川芎、枸杞與紅棗。補而不燥、促進血液循環,天冷時最適合喝,還能預防感冒。
依據自己的體質挑選滋補身體的漢方茶,避免進補上火的狀況。
安迪養生茶:以漢方三寶 枸杞、紅棗、黃耆為配方,給您最溫和的滋養。
.枸杞:除了滋養肝腎,明目外,還有補虛損,益精氣的功效。
.紅棗:補中益氣,養血安神。
.黃耆:增強免疫力,預防疾病。益衛固表:即能抵禦疾病,增強口腔、鼻腔與皮膚不受疾病侵襲、並調節排汗功能。
安迪養生茶適合氣色不佳族、手腳冰冷者、忙碌操勞者、身懷六甲者,以及產後補養族。
西洋參元氣茶:以西洋參、紅景天、黃耆為主的調理複方。此款茶飲溫和補氣不燥熱,全方位調節生理機能。適合換季敏感、疲憊缺乏元氣、手腳冰冷虛弱體質。
.西洋參:又稱花旗參,富含多種人蔘皂苷、胺基酸等營養。有補肺降火、養胃生津的功效。 凡身體出現氣陰不足、疲乏無力、肺虛久咳、肺胃津虧等現象時,適量食用西洋蔘將有助病情的緩解。 值得一提的是,人蔘性溫熱,燥熱體質的人服用後再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的現象,但西洋蔘較性涼,不易出現這些顧慮。
.紅景天:可提升身體能量、精力、力氣與心智幫助身體適應、抵抗來自於生理、化學與環境的壓力。並提高免疫力,預防傷風與流行性感冒。
.黃耆:增強免疫力,預防疾病。益衛固表:即能抵禦疾病,增強口腔、鼻腔與皮膚不受疾病侵襲、並調節排汗功能。
能量養氣茶:以白茅、黃耆、刺五加為主的提氣複方。無咖啡因的提神新選擇。而且不燥熱、不上火、少負擔,適合現代人飲用的養氣茶。適合忙碌的上班族、體力透支勞動族、念書備考需要專注思緒者。
.白茅根:涼血止血、清熱利尿、清泄肺胃蘊熱的功效。
.黃耆:增強免疫力,預防疾病。增強口腔、鼻腔與皮膚不受疾病侵襲、並調節排汗功能。
.刺五加:刺五加含有的多元營養素,可滋補調理、調整體質、健氣補力,並讓人維持最佳的精神狀態。
現代人飲食均衡,再加上台灣屬於副熱帶、熱帶地區,進補不宜過「熱」。若要補冬,建議宜調整為溫補、平補、涼補的方式。
在湯品中適當選擇甘味食物來調和脾胃、補養氣血,像是山藥、南瓜、馬鈴薯、白蘿蔔、紅棗、桂圓、香菇等,並酌量加入有升散性質,如香菜、芥菜、青蔥、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,可防禦風寒侵襲。
此外多食芹菜、萵筍、苦菊之類的苦類食物,可以幫助心神的活躍;而茶飲的選擇,也要以滋養脾胃、增進免疫力、補血養氣為主。
根據中醫養生著重身心調和的觀點,立冬時節陽氣潛藏,起居調養應以「養藏」為主,注意保暖、常按足底、早睡晚起、勤晒太陽;飲食上要少食鹹、多吃苦味食物,以助心陽並適當進補,另外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,保持身心健康最佳平衡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參考資料:
.康健雜誌〈24節氣順時養生指南〉
.康健雜誌〈24節氣飲食養生大全〉
.康健雜誌〈天冷進補看體質〉
.風傳媒〈立冬節氣到,寒氣重易傷身〉
.HEHO〈「立冬」來了!中醫師教你正確進補,補冬不上火〉
.農業部農田水利署
.自由時報〈立冬時節怎麼進補最養生〉
.啟新健康世界
.農業知識入口網〈藥用植物主題館〉